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分享到: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住财政经济运行基本盘
  • 发布时间: 2020-08-31 10:29
  • 来源: 新湘评论
  • 访问量:
  • 字体【      】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大篇幅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远超预期的财政政策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健支撑和强大动力。全省财政部门要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增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冲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用好用活中央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促进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今年中央财政增加赤字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两万亿”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6月30日,省财政第一时间将中央直达资金分配拨付到市县,全力支持市县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财政经济运行基本盘。加强指导,精准使用资金。督促市县抓紧细化分配方案,推进中央直达资金尽快发挥效益。指导市县统筹自有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重点安排中央和省里有明确考核要求、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倾斜支持在建和补短板、还欠账项目,确保民生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基建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地发挥直达资金支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加强监管,规范使用资金。督促市县严格执行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逐笔审批,全程跟踪问效,坚决防止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督促市县按要求建立台账,清晰记录每一笔资金去向,及时高效做好系统建设、数据转换和数据搜集反馈工作,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按照“非涉密、全公开”的原则,及时公开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与审计、人民银行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坚决处理截留挪用、弄虚作假、资金沉淀等问题。加强统筹,科学使用资金。今年中央直达资金基本能覆盖减税降费和疫情造成的地方收入减收增支缺口,预计今年全省地方实际财力较上年有所增长,能够确保“三保”和其他重点支出。但从长远来看,中央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不可能长期施行,湖南财政紧运行状态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省财政将督促指导市县统筹安排好今明两年支出,提前为中央一次性超常规措施在明年退出或退坡做好准备,既妥善应对当前之急,又长远考虑来年之需。

坚决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着力增强发展后劲。财政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在当前严峻的收入形势下,全省财政部门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妥善处理好收入组织与减税降费、收入增速与收入质量的关系,决不能以抓收入为由影响减税降费成效,决不能因追求不实的增速而影响收入质量的成色。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为对冲疫情影响,中央出台一系列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预计湖南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550亿元。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即使眼前困难再大,也要坚决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应减尽减、应降尽降,同时认真做好政策效果跟踪评估,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确保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强化涉税部门协同联动,促进省市县三级财税综合信息共享,做到应收尽收。加强收入执行监控,避免收入大起大落。严格落实依法治税各项规定,严禁违规征收税费,严禁搞大规模集中清欠、大面积行业检查和突击征税,严禁向企业收“过头税”,严禁市州、县区之间“买税”“引税”,严禁平台公司空转、虚增土地收入及相关税收。积极涵养培植税源。对重点税源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好、地方税收分享比例高的企业。加力培植新兴税源,加大与金融、文旅、“四新”经济总部对接,引导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或独立法人分支机构。引导互联网物流、电商等新兴线上交易平台税收回流,破解“有产无税”难题。抢抓后疫情时代发展机遇,培育数字经济、线上经济、平台经济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促进税收快速增长。巩固提升收入质量成果。经过多年努力,湖南非税占比已基本接近中部地区平均水平,非税占比下降到全国第11位、中部第4位,为有统计以来最好水平。今后湖南将继续巩固“收入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成果,将质量要求贯穿于收入组织全过程,坚持做实收入,进一步巩固提升收入质量在全国的排位。

贯彻“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政府过紧日子”是党中央确定的长期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财政收支形势异常严峻,过紧日子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财政部门将切实履行职责,坚持厉行节约、节用裕民,带头推动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今年以来,省财政已从省直部门压减收回资金近40亿元,全部用于支持重大民生建设。下一步,还要对标中央要求开展“回头看”,严把预算支出关口,进一步压减非重点、非刚性、进度慢、绩效低的资金,以及受疫情影响可以暂缓实施和不需再实施的项目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加强财务报销审核,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想方设法盘活存量资金资源资产,尽最大可能增加可用财力。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越是财力紧张,越要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加快推动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提升绩效目标质量,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坚决削减低效无效支出,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健全完善财政审计协同联动机制,加快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人大、纪检等部门共享互用,真正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强大威慑。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聚焦“一脱贫三促进六个全覆盖”,着力支持补缺口、补短板、补漏洞,决不因财力保障问题影响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疫情防控、污染防治、产业建设、创新开放、防汛救灾等其他重点领域,为实现“六稳”“六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规范财政管理,切实兜牢“三保”和政府债务风险底线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省财政经济带来前所未来的挑战,也给“三保”和化债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全省财政平稳健康运行。层层压实“三保”责任。省财政将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强化对市县“三保”运行的执行监控,建立健全“三保”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三保”不出任何风险。督促市州财政切实担负起就近指导和属地监管责任,突出强化对县级“三保”工作的督导,发现异常及时向省厅报告,并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帮扶。督促县财政全面落实保障责任,始终坚守“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调度的优先顺序,始终坚守“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严禁超出财力安排其他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给“三保”留下硬缺口。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近几年,湖南狠抓财政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在财政部对地方财政管理考核中,湖南在全国的排名从2016年的第24位逐年提升,2017年列第18位、2018年列第5位、2019年列第2位,2020年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当前,重点是抓好《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的通知》精神的贯彻执行,确保“六条红线”“四项机制”真正立威见效。严控新开支出口子。强化预算执行刚性,除应急救灾事项外,年中一般不追加预算,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控制基本民生政策提标扩面的节奏和力度,确保财政可承受、可持续。严控财政实际供养人员,规范编外人员管理,防止新增养人负担。坚持市场化方向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防止将相关增支压力转嫁给财政。继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决不因为应对疫情就放松对政府债务工作的管理,决不因为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形成新的风险,绝不因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控债务增量,大力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规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完善债务常态化监控机制,加强违法违规举债责任追究,确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逐年下降。石建辉  作者系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财政局

联系电话:0739-5393516